行业资讯-童装品牌网

家长必看:9岁孩子哭着说不想上学是为什么?

资讯 > 童装

2018-10-29 11:13:07

9岁的儿子不爱上学,到了学校就哭了回来,问他也不说话,不是这里疼,就是那里疼。并且,孩子在学校很胆小,经常受到同学欺负,打他也哭,骂他也哭,就是不会反驳。

一、 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

妈妈说,过去由于孩子奶奶过分溺爱,自己担心孩子缺乏独立与勇敢,于是狠狠心,送去了寄宿制学校。

孩子不爱上学,是因为心理害怕,没有安全感。人们常常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:孩子要摔打,才能培养出勇敢、坚强的个性。

于是故意对孩子严厉,让孩子吃苦,却不知这似是而非的观念,给孩子带来的是苦难和创伤。当孩子因为恐惧而退缩,原本感受就已经不好了,这时妈妈的拒绝,会让孩子感觉更加糟糕。

当他们经历挫折,妈妈要做的是理解他,接纳她,而不是故意毫不留情地把他推得更远。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爱,感受到爸爸妈妈是安全可以信赖的,他们的内心才会升起一股力量去克服困难、跨越挫折。

坚强,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品质,而不是光靠经历挫折就能获得,这个先后顺序,可千万不能搞错。

二、 少对孩子讲大道理

经过与妈妈的深入沟通,我了解到: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,妈妈就不会像过去孩子小的时候那样,耐心地听孩子说、与孩子互动交流。妈妈觉得孩子长大了,只要简单地说一些道理,就行了。

却不知,人是感受性动物。无论多大年龄,感受对于每个人来说,都极其重要。

不难想象:就好像许多成年人抱怨,自己的伴侣怎么不如过去谈恋爱时候那般对待自己,愿意听自己说话,甚至是一起做一些无聊的事情,让自己感受很不好,两个人感情越来越淡,慢慢变得像一杯白开水。其实是一样的道理。

父母引导孩子,固然重要,但需要有一个前提,那就是关注孩子感受,特别是当孩子在外面受到了欺负、侮辱,感觉受伤害的时候,就特别需要父母的倾听、理解与支持,而不是“巴拉巴拉”冷冰冰地讲一堆道理。

三、 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

孩子在外受人欺负,不敢怒、不敢言,不敢捍卫自己的权益与尊严。这和孩子内心“自我价值感”不足紧密相关。

要让孩子懂得:自己的感受和需要,是值得被尊重的。爸爸妈妈就要从家庭内部做起。想一想:在家庭里,父母是否一定是?孩子是否拥有:可以发表自己想法、感受,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空间呢?

孩子一天天长大,父母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教养孩子的方式,逐步的放权,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,懂得尊重孩子。

很多行为习惯,是具有“迁延”效应的。就好比一个小的时候懂得收拾玩具的孩子,上学以后自然就懂得做完作业自己收拾书包,是一样的。

如果父母在家里,让孩子感受到:自己是值得被尊重的,自己是可以提出意见的,那么他们到了学校、社会上,当遭遇别人的攻击、侮辱,自然就懂得反抗。

四、 父母的鼓励提高孩子自信

说到父亲,在的教育里,父亲常常是“批评家”。虽然平时爸爸有陪伴孩子玩耍,但与孩子的沟通以“批评、教育”为主,很少有“肯定、鼓励”,这其实对于孩子建立自信,是很不利的。

自从孩子4、5岁以后,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:肯定、赞美、认同。他们需要借助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评价,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。其中,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变得格外重要。

为人父母不易,一旦孩子上了小学,社会竞争的浪潮,一浪接着一浪,父母们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,但请永远记得:爸爸妈妈,你们是孩子特别在乎的人,任何时候,请您与孩子站在一起!

相关推荐
查看更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