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 >
2018-09-26 10:21:17有人说,人生,一半是披荆斩棘,一半是急流勇退。人生下半场开始放慢脚步,做些自己喜欢的事,向内修剪自己,去掉繁杂,得一份简单,足以。
去年双十一的晚会上,马云主演的微电影《功守道》上线,在记者见面会上,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阴和阳,物极必反,什么时候该收,什么时候该放,什么时候该化,什么时候该聚……”
也许,走到人生后半程,他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。正如他和王菲合唱的那首《风清扬》:“君不见自古出征的男儿,有几个照了汗青,一个个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”
人生下半场,难得是放下。经过世事沉浮,仍能和心灵深处的那个自己对话,便是一种修行。蔡澜在央视《开讲啦》节目,曾说过一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:
一次深夜,他乘飞机旅行,忽然遭遇气流,飞机上下颠簸,骇人。坐在他旁边的一名澳洲人,死死抓住座椅扶手,吓得面色铁青。
蔡澜却端着酒杯,慢条斯理地品着红酒。事后,澳洲人看着蔡澜话都有些说不利索,惊讶地问道:“喂,老兄,你死过吗?”
蔡澜轻笑着回答道:“不,我活过。”
这是一位将生死都已经放下的长者,他在节目中面对年轻人的提问,毫不避讳地说:“生与死人人都要面对,为何害怕?”
“人生中的烦恼和恐惧 ,大多因为贪婪,你想得到的越多,就失去的越多。”
人生下半场,越走越多的是年龄,越走越少的是时间;越走越长的是远方,越走越短的是人生;越走越明的是道路,越走越近的是坟墓。
其顾此失彼,不如学会放下。放下是一种气度,更是一种勇气。
只有拥有放下的气度和勇气的人,才会使生活变得轻松愉快,而不至于着急慌张、深陷焦虑,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许多无谓的苦恼和沉重。
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,他们整天闷闷不乐、愁眉不展,摆着一张好像被生活欺负过的脸。可是仔细想想,令他们纠结、痛苦、不愉快的,并非多么不可挽回的大事,反而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。
有句话说得挺好,人生除了生与死,再无其他大事。许多人懂这个道理,却依旧做不到。而我们之所以容易困在一人一事一局中,可能还是因为我们缺少一点生活的智慧。
每个人的生活中,都有许多不如意。大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、买不到合适的房、谈不到对象,小到因为一个小失误被领导臭骂整整三小时、好容易等到了公交却怎么也挤不上去……但其实击垮你的,也许并不是你无法承担一切坏结果,而是你放不下自己的糟糕情绪。
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,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。
而乐观的人,并不是未经世事、一路平坦、总是充当幸运儿,而是即便身处泥沼地、万般不顺意,也能摆正心态,能扛的就扛,能忍的则忍,改变不了的就放弃,有余地的就努力。
这样的处世态度,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。它需要你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不断地在挫败中修行、修心,修炼出一个更加平和、开阔、完整的自己。
人这一生,会遇到许多不称心、不如意、不顺遂的事。但也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经历,让我们学会更好地沉淀、丰富、完善自己。
过去的事,已成定局;未来的事,无法预测。唯有活在当下,用心工作、生活,善待身边的人。一步一步走下去,你会发现,也没有什么事儿是过不去的,错了的就错了,过了的就过了。
学会放下,既是不念过去,也是不畏将来;学会放下,既是原谅别人,也是跟自己和解;学会放下,既是承担和接受,也是重新开始再次起步。
也许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人和事时,会出于本能地感到伤心、失落、愤懑,甚至是突然的绝望。但是哭过了、痛过了、难受过了,就要去正视、解决、放下。
更多时刻,看似是外在的因素在困扰、纠缠、刁难我们,其实是我们自己在画地为牢。
不去计较、不去强求,并不是不在乎,而是知道前方路还很长,在沼泽地停留太久只会越陷越深,还不如及早抽身。
毕竟我们活着,是因为想要见到更值得珍惜的人、做到更值得追求的事、领略到更美的风景,而不是想要困在荆棘地里跟自己厮杀、纠缠、折磨一辈子。
越懂得放下的人,越快乐。
听到小溪破冰之后涓涓的流水声了吗?看到枝头破芽而出的星星散散的嫩绿了吗?送去了冬日的银装素裹,在崭新的春意盎然之季,全新的优雅文胸...